登录  注册 退出 简体中文
服务咨询热线:19851454576

靖江市儿童康复训练中心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知识分享 > 孤独症

孤独症

啥?!孤独症诊断标准又有变化!

tzkf 2022-03-20 17:31:00孤独症
!DSM-5-TRDSM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(APA)制定的 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。美国版本(也是全世界很多地区通用的)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临床诊断标准就是来自于这份DSM手册。就在这两天,DSM从第五版更新到了第五版修订版DSM-5-TR,而Text Revision(TR)的意思是文本修订。值得注意的是: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在这个新版本进行了两处修改!我们快一起来看一下做了哪两处修
啥?!孤独症诊断标准又有变化!(图1)

!

DSM-5-TR


DSM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(APA)制定的 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。


美国版本(也是全世界很多地区通用的)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临床诊断标准就是来自于这份DSM手册。


就在这两天,DSM从第五版更新到了第五版修订版DSM-5-TR,而Text Revision(TR)的意思是文本修订。


值得注意的是: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在这个新版本进行了两处修改!


我们快一起来看一下做了哪两处修改吧。

第一处修改前

DSM第五版原文:(下面写的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A,临床上要做出诊断,必须满足下面A1-A3的描述)


A. Persistent defici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cross multiple contexts, as manifested by the following,currently or by history.

当下或曾经在多种场景下,持续存在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方面的缺陷,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


(以下列出究竟是哪些方面,英文版咱就不放啦)


A1.社交及情绪互动障碍,比如异常的社交方式、无法发起或保持和他人的正常来回、对话,没有分享情绪和兴趣的意愿


A2.社交过程中使用和理解非语言行为存在困难,比如眼神、肢体语言、手势、表情等


A3.在发展、保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方面有障碍,比如无法在不同社交场景保持适当举止,对同伴缺乏兴趣,交友困难,无法和他人玩想象游戏

 /第一处修改后

DSM第五版修订版:Persistent defici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cross multiple contexts, as manifested by all of the following,currently or by history.

当下或曾经在多种场景下,持续存在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方面的缺陷,具体表现为以下所有方面:

1. 同上

2. 同上

3. 同上


此处修改增加了一个词,“所有”

关于这一修改,DSM-5的编撰和诊断代码顾问Michael First 教授解释道:这样做有助于澄清医生在临床诊断时,到底是需要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还是所有的条件。他的DSM-5团队经常因为文本中模糊的措辞而收到邮件。

 /第二处修改前

DSM第五版原文:

诊断标准中要求医生在做出ASD诊断的同时,应该明确指出:1.有或没有伴随智力障碍

2.有或没有伴随语言障碍

3.有或没有伴随一种已知的医学、遗传状况或环境致病因素(用额外的诊断代码标示出:相关的医学或遗传状况。)

4.有或没有与另一种神经发育、精神或行为障碍相关(associated with another neurodevelopmental, ment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.)(用额外的诊断代码标示出:相关的神经发育,精神或行为障碍。)

(下面的部分修订版与原本无异,从略)

 /第二处修改后

DSM第五版修订版:需要医生在诊断时明确指出的部分,前三点同上,从略。

第四点做了修改如下:

associated with a neurodevelopmental, mental, or behavioral problem.

有或没有与一种神经发育、精神或行为问题相关


此处将障碍替换成了问题。First教授解释到:DSM-5-TR 依然需要临床医生指出伴随孤独症诊断标准以外伴随的问题,但是不再要求这些问题必须达到可诊断的标准(也就是:上升到使用障碍这个词)。

 /所以,各位看官,就这两处修改,有看出什么门道吗?

小星再尝试为你们拆解一下:


先讲第一处修改——要义是明确了必须同时满足A1-A3的情况,才能做出诊断。

这样的修改看似收紧了诊断标准,但小星觉得其实不然。因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,在这段修改的表述之前,其实DSM第五版原文中已经有语句表达出了“必须同时满足A1-A3的情况”这样的意思,这次的修改看上去只是让前后文更加一致,不容易产生误解而已


再讲第二处修改——要义是哪怕表现出来的神经发育、精神或行为状况没有达到某个其他的病症/障碍的程度,也需要医生标注出来。
这个操作应该是希望让诊断报告中体现更多信息(可能以前很多医生会不标注,尽管被诊断的儿童存在一些发育、精神或行为问题。)

所以,总的来说,这次修改对于诊断标准而言,并没有太多实质的影响。

……

总结

DSM-5-TR

!

DSM的演变历史

对孤独症领域的影响

啥?!孤独症诊断标准又有变化!(图2)


好吧,这个新闻看上去也没什么新闻……

要不小星顺便来带你回顾一下DSM的历史演变对孤独症领域的影响吧,或许还有些新鲜事是你不知道的。

孤独症的开始1943     孤独症首次被纳入DSM-III 是在1980年,并在随后的每一次手册中得以保留。说到孤独症就离不开Leo Kanner(1943),自他对婴儿孤独症的经典描述以来,至今已经有80多年,而当初官方对这一病症的认可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。尽管如此,孤独症的定义在随着时间的推移,交替出现了更广泛和更狭窄的条件标准

    Leo Kanner 是从1943年开始他的孤独症里程碑。他通过观察11名儿童,并在1943年发表了他的报告。Kanner将这些儿童首次命名为“早发性婴儿孤独症”(early infantile autism)患者,并描述他们的特征如下:① 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。② 对变化的抵制/对同一性的坚持,其中包括一些不寻常的刻板动作,如身体摇晃和拍手。③ 无语言或语言显著异常。④ 高水平的视觉——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其它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。⑤ 聪明、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。

    Kanner当时的报告是非常清晰的,但Kenner的报告也包含了一些错误线索,其中包括“孤独症”这一词的使用。“孤独症”会使人立即联想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障碍,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之一。有些人将Kanner的发现理解为暗示自闭症可能是该病症的最早形式(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)。


20世纪40-60年代一些研究者按照Kanner标准进行研究

    更具Kanner的描述和标准,专家、学者们陆续发现了很多孤独症的亚群,如“儿童精神分裂症”、“不典型儿童”、“不典型孤独症” 、“Asperger综合征”等等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Kanner关于“早发性婴儿孤独症”描述,丰富了学术界对童年孤独症临床表现的认识,并为后来DSM-Ⅲ里的亚分类奠定了基础。

    在病因诊断方面,因受到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,包括Kanner在内,大多数人认为:孤独症是一种情感性的而非躯体性障碍,且归根于妈妈缺乏热情,长期的机械回应孩子的物质需求所造成的。这些妈妈们被Bruno Bettelheim称为 “冰箱妈妈”。这一描述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。其后果是灾难性的,它增加了父母们的焦虑,破坏了他们对帮助孤独症孩子的任何信心。


20世纪60-70年代孤独症病因诊断方面出现了新的观点

    Michael Rutter 的研究表明:孤独症的行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。以及孤独症是一种躯体性的、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。

    Rimland首开纪录,进行了关于孤独症生物学病因的研究。证明“冰箱妈妈”这一说没有任何可信的支持证据,且自闭症是由生物医学原因造成的,需要生物医学治疗。但是新的研究发现和成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国际疾病分类(ICD)与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(DSM)仍然只是把儿童孤独症作为“精神分裂症儿童型”的一种表现形式

    Lotter的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社会交互作用、言语与交流、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的标准之外,纠正了Kanner标准中的“特殊技能与吸引人的外貌”两项。他还将孤独症起病年龄拓宽至七到八岁


20世纪70-80年代对孤独症的注意和研究开始走向繁荣

    Israel Kolvin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,孤独症从精神分裂症的框框里解脱出来

    各种孤独症独症研究小组开始深入研究,但分别用了各自的诊断标准,且在内容上都高度集中于孤独症的社会和语言缺陷。如Rutter(1978)强调了诊断孤独症的关键性的特征,其中包括社会关系的缺陷、语言发展的缺陷,以及坚持同一、抵制变化的表现


20世纪80年代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面开花的时代

    为适应临床交流和研究的目的,国际疾病分类(ICD)与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(DSM),相继更换版本、增删内容,从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比性。而孤独症的诊断分类也相应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性。

    DSM-Ⅲ(1980):建立了孤独症独立的诊断标准,并将孤独症描述为 “广泛性发育障碍” (PDD),跟精神分裂症相区别。在PDD分类上, 孤独症的划分为三类,即婴儿孤独症、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,不典型广泛发育障碍。DSM-III还定义了自闭症的三条基本特征:对人缺乏兴趣、严重的沟通障碍和对环境的奇特反应。这些特征在出生后的30个月之内便能发展出来。

    DSM-Ⅲ-R(1987):而神经发育迟缓、PDD、以及特殊发育障碍被合并在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之下“发育障碍”。孤独症正式叫做“孤独障碍”(还是列在PDD之下),分为三类核心缺陷:① 社会交互作用质的缺陷 ② 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及想象 ③ 显著局限化、重复性的活动和兴趣。诊断标准扩充到16条,需要符合其中任意8条才可以确诊。如果儿童有相似的表现,但不满足诊断标准可被诊断为“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”(PDD-NOS)里。DSM-Ⅲ-R对孤独症诊断的详尽描述是孤独症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
    DSM-Ⅳ(1994):保留了对孤独症的描述,但在具体项目和总的诊断标准上作了修订,其中包括重新强调孤独症的起病年龄和临床应用的分类。

    在PDD分类上,DSM-Ⅲ-R摒弃了内容过杂的做法,并且对每一亚分类的描述更为详尽,且一一提供了操作性诊断标准和提高了临床实用性。但DSM-Ⅳ不倾向于在孤独障碍中进一步分类为典型与不典型的做法,增加了阿斯伯格症、雷特综合征和儿童崩解症


21世纪10-20年代    DSM-5(2013):孤独症的标准主要修订如下:
① “广泛性发展障碍” PDD 改变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 ASD
② 孤独症中不再出现阿斯伯格症、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和儿童期崩解障碍,他们统一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。
删除了Rett综合征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的诊断。
核心诊断症状的改变由DSM-4中的社交、言语、刻板行为变成了社交、刻板行为,因为原来3个维度的两组症状:语言交流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事实上不可分割,所以将二者认定为一组症状更为精确。且DSM-5要求孤独症(自闭症)谱系障碍的诊断必须同时拥有这两种核心症状。
⑤ DSM-5中语言发育迟缓不再是诊断标准的要求,该病代表性的语言问题分别放置在A1、A2及B1、B2和B3中。
⑥ DSM-5要求“社会交流障碍”的表现符合3项,“狭隘刻板的兴趣行为’’表现要符合2项方可诊断。
⑦ DSM-5 在强调童年早期发病的同时,还指出该病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表现会有所变化。以上这些变化增加了新标准的可靠性。

    DSM-5-TR(2022):并没有对孤独症的定义进行重大修改,但将DSM-5措辞不够明确的问题进行了修改,并澄清了模糊化的概念。

如果想要更加详细了解DSM-5的诊断标准以及相比DMS-Ⅳ版本的变化可以点击这里哦 ➡️ 为什么自闭症变成了一个谱系?

网上预约
资助申请
icon